在線預訂
掃碼預訂

作為辛亥革命在浙江的重要史跡之一,大通學堂為 1905年9月由徐錫麟、陶成章、龔寶銓等人為培養訓練革命人士而創辦的一所軍事學校,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體操專修科的學校,也是徐錫麟、秋瑾同舉皖浙義旗的指揮中心。

臺門斗位于大通學堂中軸線第一進,正上方懸掛的這塊“大通學堂”匾額是由前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,兩側的楹聯分別是:吾越有三仁焉,殺身成名,求仁得仁又何怨;人生同一死耳,泰山獨重,雖死不死乃自由。這是由陶成章族叔陶浚宣所寫,體現出當時光復會三位紹興籍領袖徐錫麟、秋瑾、陶成章對革命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

禮堂是大通學堂的核心場所之一,既是革命志士進行軍事培訓、政治宣講的課堂,也是光復會秘密集會和策劃起義的重要場所。禮堂不僅是建筑遺存,更是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教育救國理念和武裝起義實踐的象征,凝聚了徐錫麟、秋瑾等革命志士的熱血與理想。現存的禮堂為晚清建筑風格,經過修復后基本還原了歷史原貌,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

禮堂是大通學堂的核心場所之一,既是革命志士進行軍事培訓、政治宣講的課堂,也是光復會秘密集會和策劃起義的重要場所。禮堂不僅是建筑遺存,更是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教育救國理念和武裝起義實踐的象征,凝聚了徐錫麟、秋瑾等革命志士的熱血與理想。現存的禮堂為晚清建筑風格,經過修復后基本還原了歷史原貌,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

徐社位于大通學堂中軸線第三進,是為紀念辛亥革命先烈徐錫麟就義50周年而設立的紀念性場所,是紹興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。徐社通過陳列展覽、文獻資料和實物展示,系統介紹了徐錫麟的生平事跡及其在反清革命中的貢獻。徐社不僅是對徐錫麟個人的紀念,更是對光復會革命精神的重要傳承。它讓后人銘記辛亥革命志士的犧牲與奮斗,具有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