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預訂
掃碼預訂
紹興氣象博物館是國內第四個專業氣象博物館,也是目前國內展陳面積最大的氣象博物館,共三館組成,多層次、多角度地記載展示著源遠流長的氣象文化,描述見證著蓬勃發展的中國氣象業務,傳承弘揚著氣象優秀文化和氣象人精神。
竺可楨先生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,紹興上虞東關人,他先后創建中國大學中第一個地學系、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、首批中國氣象臺站,開辟了中國的近代氣象事業;在他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期間,帶領浙江大學挺進全國名校行列。竺可楨一生倡導“明辨是非,追求真理”的“求是”精神,他的研究工作一直立足滿足國家和社會需求,心系科學、獻身國家,奉獻自己全部情感和才智
鴉片戰爭后中國近代氣象學開始萌生和發展,吸收西方科學知識,對氣象學有了更深入的認知。出現了第一批近代氣象臺站和氣象機構,學習西方先進氣象技術,部分留學生出國學習接觸西方近代氣象課程,甚至專門出國學習氣象,對中國近代氣象科學的發展、氣象事業的創建及氣象人才培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
竺可楨十分重視科研工作,一生共撰寫科普文章近160篇,內容涉及地理、氣象、物候、科學史和科學家傳記、天文、自然保護和改造、農業、海洋、醫藥衛生、航空等各個方面
中華古代氣象隨古人先賢不斷革新的科學認知而豐富發展,發明創造出各種氣象儀器,留下大量氣象記錄、氣象知識及運用記載。古代氣象展廳系統梳理了我國數千年氣象研究歷史,通過古籍、實物和模型等多種展陳、互動形式,感受我國先民對于氣象知識的認識和應用,宛如一幅歷史畫卷,講述了五千年來中國人對氣象的探索史
紹興氣象博物館的序廳,中間是主題造型建筑,以飛舞向上的螺旋造型浮雕和頂部星空天花造型為基礎,螺旋向上的浮雕體現氣象從古到今的現代化發展歷程,頂部天花為中國二十八星宿天文圖,展示氣象與天文之間的密切關系,眾所周知的二十四節氣就是由我國古人在觀察地球繞日公轉,日影長度的變化而歸納總結出
氣象服務早已融入日常的生產生活,越來越不可或缺,而氣象服務不只是提醒陰晴冷暖,還為廣大公眾、各行各業提供更加精細化、專業化、多元化的服務,保障生產生活,服務防災減災,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
活動背景與目標:紹興氣象博物館是國內第四個專業氣象博物館,分別為南館、北館和科普館。南館為主館,介紹了氣象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,當代氣象學成就以及竺可楨紀念展廳。氣象博物館精心策劃的研學游“天氣氣候水 代代向未來”,同學們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,通過研學手冊帶著問題逐步深入氣象世界,觀看4D特效影片——《氣象浩劫》,上一堂微課——《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》。并動手動腦探索水循環,讓孩子們通過搭建自己設計的...
旅游咨詢:0575-85081706
招商熱線:0575-85166688
一機游平臺
集團公眾號
浙ICP備19043518號-2 浙公網安備 33060202000207號
集團介紹 | 聯系我們 | 版權申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