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預訂
掃碼預訂

循著記憶里魯迅先生的指引,尋訪一代文豪誕生和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故土。魯迅故居、百草園、三味書屋、魯迅祖居、魯迅筆下風情園、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等一大批人文古跡,是解讀魯迅作品、品味魯迅筆下風情、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。

周家新臺門位于紹興城內東昌坊口,建于清嘉慶年間,是周氏家族三個臺門中建成時間最晚的一個。1881年9月25日,魯迅出生于此,并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,以后回故鄉任教他也基本居住于此。新臺門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筑,其規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,坐北朝南,青瓦粉墻,磚木結構,共分六進,共有大小房屋80余間,連同后面的百草園在內,共占地 4000 余平方米。當時,新臺門內共居住著覆盆橋周氏中的六個房族,而魯迅故居則...

紹興魯迅故里景區位于魯迅中路235 號,是紹興市區保存最完好、最具文化內涵和水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,也是20 世紀偉大的文學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——魯迅先生出生和成長的故地。景區占地 28.9 萬平方米,是國家 AAAAA 級景區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、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、“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”、“紹興市非遺研學游基地”。景區擁有魯迅故居、百草園、三味書屋、魯...

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53年。2003年初,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,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,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,它東接魯迅祖居,西鄰周家新臺門,北毗朱家臺門,南臨東昌坊口,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。魯迅紀念館總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。它以“老房子、新空間”的設計理念,使其與該地區傳統街巷肌理保持統一。紀念館外部為紹興臺門建筑形式,主入口采用紹興傳統...

壽家臺門建于清嘉慶年間,前臨小河,架橋以通,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。東側廂房就是著名的“三味書屋”,是當時紹興城中最有名的私塾,以嚴厲著稱。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讀書。魯迅在著名散文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一文中寫道:“出門向東,不上半里,走過一道石橋,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。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,第三間是書房。中間掛著一塊扁道:三味書屋……”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。魯迅 12 歲開始到這里...

朱家臺門位于百草園旁,環境優雅且寓古跡,為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典型花園式臺門。修繕后辟為“魯迅筆下風情園”。朱家臺門的主人叫朱閬仙,即買下周家新臺門的“朱文公的子孫”。朱家臺門原為越王望花宮故址,系明初名將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。臺門內有百年羅漢松、盤槐、紅梅、綠萼梅等不少名貴花木,還有400平方米的一方水池,歲旱不干。清宣統元年,紹興名士程柏堂親書“此地為越王望花宮故址,此池下通龍泉”,并勒石于池畔,“...

新臺門周家的菜園,魯迅幼時經常在此游戲玩耍,成年后曾寫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,專文回憶,眷戀之情,躍然紙上,文中提及的泥墻根和石井至今保存完好。魯迅曾經回憶說:“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,相傳叫作百草園。……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;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。百草園的名稱雖雅,但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,它為新臺門周氏族人所共有,占地面積近2000 平方米。平時種一些瓜菜,秋后用來曬稻谷。童年魯迅經常和小伙...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