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行至陶園最東處,便能看見象征春天的“聽湫亭”了,此亭建于清末,與社戲臺“揚帆舫”隔水相望。游人于春風拂面中駐足亭內,即可聽得陶公洞內崖壁上水珠入潭的清脆聲音,如龍湫入水,故取名“聽湫亭”。

“飲淥亭”位于霞川橋的南側,六角攢尖頂,臨水而建,駐足亭內,如在品飲夏日之清澈湖水。一般欣賞風景是用眼睛看,但此亭名別具匠心,用“飲”引人在看景的同時,坐在亭中細細地品景。此亭象征夏天。

此處,假山環抱,每到金秋時節,木樨花開,香氣在亭中積聚,象征著秋天的“香積亭”由此得名。您若在亭中小憩,壁立江空,隱隱若有琴音......

入陶園后右手邊有一臨水的三角小亭,它坐落于北山陰下,終年見不到陽光,到了冬天,可見倒掛在山崖上的冰溜,潔白晶瑩,自成美景,故得名“寒碧亭”,象征四季嚴寒的冬天。